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发挥林业主体作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2-12-27   来源:国家林业局政府网  新闻编辑:

发挥林业主体作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答本报记者问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创举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现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树丛: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独立成篇并作出全面部署,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这是我们党深刻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潮流。人类文明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正在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工业文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同时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引发了人类的深刻反思和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应运而生。生态文明不是全盘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内在统一,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科学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顺应和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
    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逐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健康需求、文化需求。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百姓以绿色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破除了科学发展的瓶颈制约。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是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劣、生态承载力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总开关和总钥匙,彰显了我们党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决心。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和主要阵地
    记者: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目标,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是美丽中国构建的核心元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如何发挥作用?
    赵树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森林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新时期,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更加光荣的使命,承担着更加重大的任务。
    林业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大职责。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都是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地球上的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农田、草原和城市6个子系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研究表明,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占地球生物量的99%,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又占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林业科学发展,作出了实施16项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充分发挥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业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点,承担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大职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明确要求,要加快构建以两屏三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国家限制或禁止对两屏三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区域的开发,就是为了保护林地、湿地、沙地的森林植被,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功能,并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
    林业是自然美生态美的核心,承担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职责。林业是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的集大成者,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是美丽中国的核心元素。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一直是中国务林人的不懈追求和光荣使命。九寨沟、张家界、武夷山、西双版纳等,都因森林、湿地而美,因森林、湿地而秀。
    林业是重要的绿色经济体,承担着促进绿色发展的重大职责。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的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重点是形成有利于生态安全、绿色增长的产业结构。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的公益事业,又是改善民生的基础产业;既是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支撑,又是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所在,又是拉动内需的主战场。依托林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
    记者: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林业工作中采取哪些举措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赵树丛:我们要紧扣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后,林业要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
    一要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围绕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布局,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科学基础。
    二要构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体系。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加快构筑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体系。加快植树造林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增加森林资源,让祖国大地尽快绿起来。不断提升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充分展现它们的自然之美,让祖国大地尽快美起来。
    三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林业改革支持政策,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增加湿地保护补助资金规模,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的补贴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业的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完善生态产业贴息贷款、保险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政策。
    四要构建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我国有46亿亩林地、5.77亿亩湿地和8亿亩可治理的沙地。这既是林业发展的根本,也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根基。当前,林地、湿地、沙地被侵占和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才能恢复,有的甚至不可逆转。我们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强化林业普法体系,切实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五要构建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不断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切实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标本馆,发展森林文化、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加强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理念,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和消费观,切实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让生态文明制度成为硬约束
    记者: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或者说是发展不当带来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眼前、轻长远,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等问题,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硬约束
    赵树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备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法规和制度与之相匹配,真正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突出强制性的生态技术、生态标准、生态法规的地位和作用,以此规范社会各个成员的行为。同时,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通过加强生态文明立法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长期以来,林业在生态的制度建设方面一直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颁布实施的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以及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都是从法制上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实行的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深入开展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林业生态建设补助补贴政策等,都是从机制上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发展。今后林业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大约束性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考核指标,严格执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造林绿化评比表彰办法,尽快出台湿地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沿海防护林保护等条例,逐步完善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及审核审批、林地林木权属登记等办法,对依法设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建立禁止开发的制度。(作者:李玉梅)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邮编:
联系电话: 传真: 企业邮箱:

京ICP备06051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