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清华科技园培育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软实力
2012-11-29   来源:科技日报  新闻编辑:tongbo

今年8月,北京华卓精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卓精科”)在清华大学科技园主园区开张营业,创业团队把公司定位为面向全球光学和IC制造市场的高端零部件和子系统提供商。虽然“华卓精科”目前规模尚小,但是公司的“底气”十足:一支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清华大学科研团队正是公司的技术开发“班底”。正如公司总经理徐登峰所说:“我们最得意的不是有多大的资本,而是我们过去十多年创建的这支特别优秀的团队。”

    “我们选择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专攻产业前端的关键技术”。徐登峰告诉记者说,“公司产品研发将获得研发团队持续的智力支持。”事实上,目前清华科技园主园区入驻企业及机构已超过400家,其中具有发展潜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00余家,与此同时,同方、紫光、北京工业开发研究院等国内的大企业和研发机构,以及google、微软、宝洁、NEC、SUN等世界500强企业也已在科技园“安家落户”。“在推动产学研合作的这项事业中,科技园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把一些高质量的企业请到了清华大学的门口。”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鸿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科技园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和空气,为创新创业创造环境。”

    人才汇聚:创业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崔彤哲,一位曾经在硅谷“打拼”的80后CEO,他在2008年和几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这家致力于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已成为清华科技园主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家族中的一员。崔彤哲告诉记者说,他在2002年到2004年间,在美国就曾与几个合伙人共同创办了专门从事医疗影像业务的公司,而且在2004年2月份的时候成功将公司以1800万美金卖给了美国一家上市公司。“2008年我们又创立了现在这家公司,目前就是要把技术、产品和市场做好,要做到医疗信息化领域的龙头位置。”

    崔彤哲说,2011年公司的销售达到了1000万元,2012年公司的销售预期可以达到5000到6000万元。“目前创业资本对公司非常关注,2010年,启迪投入了300万元的种子资金;在2011年的时候,美国红杉资本想在国内找一家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创新企业,我们是面试企业中成立最短,规模最小的,但是红衫最后还是毅然选择了我们,投资3000万元。”

    “高成长的小公司非常具有创新力,很多创新的思想都来自小公司。”崔彤哲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说:“类似于GE这样的大公司,在细分市场领域会经常性地收购一些具有技术前瞻性小公司,以保持其在某一市场阶段性的领先。GE和思科这样的大公司慢慢地都成为一条渠道。”据了解,崔彤哲和他的伙伴们创办的这家公司目前核心业务之一是建设“远程终端会诊平台”,通过这项医疗信息化远程服务,三甲医院的专家可以通过可视平台对到区县小医院就医的患者进行远程诊断。

    据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品牌经理贺小辉介绍,目前清华科技园已经汇聚了相当一大批类似崔彤哲这样的年轻的创业者,他们或是在技术研发的一线,或是在市场运营和管理的前沿,更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企业领袖。其中有原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他于2009年9月在清华科技园开办“创新工场”,采用天使投资+创新产品和团队的方式,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三个领域,致力培育新的领军人才和创新企业;有在美国成功创办纳斯达克上市企业NetScreen,并创造40亿美元并购神话的清华校友邓锋,他于2005年回国,在清华科技园创办了北极光创投公司,用自己创业多年得到的经验和理念,帮助中小企业成长;还有于2004年创办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清华校友池宇峰,完美时空于2007年7月,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被媒体认为是中国网游公司海外成功融资上市的一大里程碑。

    产业聚集:推动科研和管理人才交流合作

    “公司所做的大部分产品,是目前国内产品体系不具备的,50%左右都是国内产品体系中没有的。”徐登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高端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是一种‘稀缺资源’,但是只有在这些终端厂商的需求拉动下,产业中上游企业发展才更具国际竞争力。”他认为,目前公司所处的产业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目前制造业整体市场状况欠佳,但在今年9月份举办的深圳运动产品博览会上,“华卓精科”开发的面向超精密机床隔振需求的独立型隔振器等产品依旧受到了下游厂商好评,此后公司陆续接到了大批订单。徐登峰把这次“意外成功”归结到创业团队研发方向的“急转弯”。“公司成立以来,在市场营销部门的建议下,研发团队的‘指挥棒’正在从技术领衔向市场领衔转变,以前的研发项目很多都停了,我们迅速把精力集中在市场导向的研发项目上。”徐登峰说,“特别是公司在清华科技园创立以后,创业团队非常注意大量吸纳技术团队之外、富有市场经验的管理人才。”

    “国内企业非常看重清华大学的人才资源,科技创新创业同样需要市场、管理、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产业高度聚集的科技园,同时为大学人才和企业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了机会和资源。”陈鸿波告诉记者,“每年都有大量清华教师和学生、企业界人士参与到园区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去。目前园区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与高素质企业良性选择和互动的平台。”

    强强联合:搭建中美创业企业跨境发展软着陆平台

    今年1月8日,清华科技园与瑞安集团、北极光创投和硅谷银行联合创建创业企业孵化器––创源在硅谷正式问世。创源是清华科技园的硅谷分园,也是首家硅谷中美技术型孵化器,其总孵化面积达1350平方米,可容纳大概40家创业公司。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该园。

    “清华科技园发展之初就制定了‘三进一出’的发展战略。‘三进’就是引进人才、技术和企业,三进目前做得都还不错。‘一出’则是要帮助企业走出国门。”陈鸿波对记者说,“清华在硅谷组建清华科技园硅谷分园,就是要搭建一个国内大学和企业与美国创新创业者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

    “在创源,国内创业企业可以看到硅谷的商业规划,另一方面讲,硅谷的创业企业也可以看到中国园区的运行模式,硅谷科技园作为一个窗口,让美国企业了解中国情况、技术和文化,可以为计划到中国发展的美国创业企业创造一个预备期。”陈鸿波表示,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中美两国企业和创业者跨境发展提供软着陆平台,帮助在孵企业与中国内地相关机构合作,帮助美国硅谷的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是创源孵化器所具有的三个功能。根据规划,创源会围绕融资渠道、创业导师、硬件设施和综合服务四个方面为企业提供孵化服务。

    “硅谷科技园将成为一个中国海外投资的平台,为一些美国企业和一些中国资本搭建平台,也可以作为国内地方企业发展的一个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的源头。”陈鸿波特别强调说。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邮编:
联系电话: 传真: 企业邮箱:

京ICP备06051668号